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国家对人才能力需求和定义发生着剧烈的变革,高等教育教学要紧扣“技术赋能课堂变革”与“教育定义未来人才”双主线,体现高等物理基础课程教育教学的新形态。为了传递教育模式从“知识传递”向“能力建构”的链接与转型,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拟定于2025年7月28-31日(7月28日报到,7月31日离会)在天津举行“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主题为 “数承物理,智启未来”。本次研讨会由天津师范大学承办,欢迎广大高校物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研讨会,并参与论文投稿。
学术研讨会前一天,即2025年7月28日(7月27日报到)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按照《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实施方案(试行)》,将联合举办“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理论课),欢迎广大教师莅临观摩,详情将另行通知。
一、会议内容
围绕学术研讨会主题,确定主要研讨方向和研讨专题为(不限于此):
1. 基础物理一流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成果交流
2. 基础物理课程教学优秀案例交流
3. 基础物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4. 基础物理教学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
5. 结合前沿场景,构建跨学科教学内容与平台
6. 大中物理教育衔接经验交流
7. 物理科普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8. 教育帮扶与物理教育教学协同发展
9. 教材建设经验交流
10. 量子计算及相关技术前沿
11. 量子信息与AI协同演进
12. 经典实验全新解读
13. 虚拟教研室建设和运行
14. 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案例探讨
二、会议相关事宜
1.论文交流
会议将安排大会特邀报告、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和论文张贴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特邀报告、大会邀请报告由组委会通过专门邀请和专家推荐产生;其他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和张贴论文等,由大会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从会议投稿中遴选确定;会议现场还将组织评选出优秀分会场报告、优秀张贴报告等,并颁发证书。
会议论文正在征集之中,欢迎各高校一线物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投稿。会议论文审稿专家组负责论文审稿,所有录用论文将由《物理与工程》编辑部在研讨会开会前集结成会议论文集以方便会议间的交流,其中部分论文将在《物理与工程》期刊正刊上发表。会议论文评审分为两部分:①论文是否被会议录用以及录用形式,即论文是大会交流报告、分会场交流报告、张贴交流报告还是不录用(注:前三种交流报告只是形式不同,与论文质量无关);②论文是否收录于《物理与工程》正刊。
会议论文投稿平台为http://gkwl.cbpt.cnki.net,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31日,论文最终评审结果将于6月17日前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给论文的通信作者。投稿注意事项请阅读附录“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要求”。
2.会议注册
参会代表请于2025年 6 月23 日前完成注册。
(1)会议注册方式
参会代表请登录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网站:
http://www.dwjzw.cn/
点击主页面右侧“会议日历”,选择“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进行会议注册。
(2)会议费
会议费相关信息将在第二轮通知中告知。
(3)食宿
会议统一安排食宿,交通和食宿费用自理,无任何会议补助。住宿宾馆相关信息将在第二轮通知中告知,
(4)其他
本届会议由天津师范大学承办,并开具发票。
3. 会务组联系人
邢冬梅,电话13502093811,邮箱:xingdm1119@sina.com
贺艳琴,电话13820122063,邮箱:heyanqiner@126.com
周 密,电话17802295210,邮箱:zhoubaobei007@sina.com
三、教材、教学仪器展示
与会期间将组织若干出版社的物理教材展示和教学仪器厂商的仪器展示。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代章)
2025年4月17日
附录
2024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要求
1.会议只接收未正式发表论文,并利用《物理与工程》采编平台收稿和审稿(http://gkwl.cbpt.cnki.net)。为了稿件的高效分类,投稿时请务必在采编平台上录入文章标题时,在文章名前加上“(2025年大会论文)”。示例:平台上的文章标题应该显示为“(2025年大会论文)关于单转动惯量的教学讨论”。
2.考虑到论文审稿和制作周期,提交会议论文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31日。
3.稿件请注明作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职称、主要从事专业、工作单位以及有效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论文录用以后,需按评审意见修改,作者信息不可修改。
4.除正文外,来稿文章还应包括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以及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具体建议请参阅《物理与工程》采编平台(http://gkwl.cbpt.cnki.net)“投稿重要提示”。